暮色四合,晚风轻拂,熟悉的银幕在村口缓缓亮起,小板凳排起长龙,儿童嬉闹声与电影对白交织成难忘的记忆……这样的场景,藏着无数人的童年情怀,更承载着农村公益电影数十年如一日的文化坚守。
农村公益电影不是简单的“放片子”,而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“神经末梢”,是传递主流价值观的“流动课堂”,它承载着文化传播的重任,是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,更是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、提升农民幸福感的重要途径。高台县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始终紧扣农民需求精选片单,将红色经典、农业技术、普法宣传、家风家教等精品影片送到群众家门口,让群众在观影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。
然而,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,公益电影放映存在的问题,比如适宜农村群众观看的优秀影片少,久片多、新片少,吸引力不够等。这些问题要得到彻底解决,就需要政府、社会机构、影视工作者与村民共同参与、同向发力,以整合思维打通资源壁垒,立足农村群众实际,以创新举措回应群众需求,才能让公益电影真正走进农村群众的心里,成为滋养乡村文化、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。
紧跟时代发展,满足群众文化需求。基层文化单位要不断创新服务形式,提升服务效能,充分发挥文化活动室、新时代文明实践所、站等阵地作用,推动流动放映向固定放映、室外放映向室内放映转变,常态化开展室内定点电影放映工作,同时,要结合基层实际打造“公益电影+”新模式,将其与文明实践活动、普法宣传、节庆活动等相结合,有效开阔群众视野,激发建设乡村的热情,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化素养,促进乡风文明建设。
公益电影放映要更加注重激活乡村文化内生动力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要因地制宜选择片源,与当地历史文化和群众文化需求相适应,把历史文化、科技知识、文明温暖送到村民身边,让文化的光芒照亮乡土大地,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、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,更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,成为连接文化资源与乡村需求、激活乡村文化生命力的重要纽带。
我们期待,不断完善、不断创新的公益电影,不仅能成为农村的影片盛宴,也能以文化之光点亮乡村建设,为推动农村经济、文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,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。